人物档案:鲁微,山东五莲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大会代表,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主任,《北方文学》杂志社主编。
文 / 李延
我的故乡地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山脉腹地。大兴安岭山脉源起黑龙江南岸额尔古纳河,总长度1600多公里,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山地。这里林木水草繁茂,矿产储藏富饶,为人类栖居和生活,及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充沛优渥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品类繁多的自然资源。
这里有一条河流叫甘河,被人们称为母亲河。
宽广的甘河日夜流淌,哺育了流域内的十一个民族。河流润泽着山地,草木茂盛,森林密布。在水草肥美,风光美丽的甘河岸边,鲁微用自己的诗歌和人格魅力,从大山里向外铺展开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做森林里最好的猎人
巍峨群山冠冕着季节的华美,连绵起伏的山系,姿态迥异的峰峦,演绎着大森林的壮观气势。山脉如数条绵亘千里的巨龙,交错盘桓于辽阔北疆,纵横决荡里蜿蜒着峻拔、粗犷、厚重和雄伟。磅礴豪迈的气韵,濡染着大山人坚韧、豁达、卓然的品格。血脉骨骼里浸润着人性的本真、良善和执着。通透灵秀如画的山水,林木自然固有的沉凝、庄重、朴素和深藏,浩荡和纷繁的荣枯嬗递,孕育和培养了无数的人杰英才!梅花香自苦寒来,身为大山子嗣的鲁微,是这方土地脱颖而出的时代骄子。
甘河流域内的大兴安岭,这里有许多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的人在这里生活,早些年他们以打猎为生。
从小听着"走上高高的兴安岭"这首歌长大的鲁微,自然熟稔一些猎人的生活。勇敢的鄂伦春猎人,他们凭着一匹马,一杆枪,驰骋于大森林之中。猎人的勇敢,永不服输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少年时的鲁微。
鲁微常听一位猎人爷爷说:做森林里最好的猎人!
做最好的猎人,这句话在少年鲁微的心中扎下了根,这种"最好"的尺码有多大,鲁微心里不是十分的清楚,但这至少是他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或者说标杆。
鲁微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前行着,因此,他的事业也一直做的很优秀。
我认为鲁微的成功有两点:一、有做个好猎人的决心,二、人格的修养。
我与鲁微相识多年,那时他是大兴安岭作家协会主席。彼此虽南北相距遥远,同为兴安人,交流畅谈十分亲切,毫无隔膜生疏感。鲁微话语不多,为人处事严谨,持之以恒的求实作风令人感佩。他时常微笑,笑纹里荡漾着自信与谦和,有大山人固守的淳朴和人格的赤诚。
鲁微我们也经常谈到人格的话题。
鲁微说: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好人格做基点,否则一事无成,这是我父母在我小时经常告诫我的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人格有多方面的含义。在心理学上人格是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的总合;在伦理学上,人格是指人的道德品质。
简单地说,人格就是人的个性。是一个人一贯的行为模式,是体现一个人特点的一种范畴。
歌德说:“人们最大的幸福乃人格之欢乐。你如果失去了金钱,你只是失去了一点;你如果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如果失去了人格,你就失去了生命。”
人格更能赢得人们的敬重。鲁微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一直规范自的行为。人格和勤奋,双重的鞭策,让鲁微几十年沉浸文字瀚海,为家乡大兴安岭讴歌。
在大兴安岭参加工作后,经过多年的打拼努力,鲁微找到了生命中的那片绿色森林。1989年3月入鲁迅文学院学习,同年9月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学习,毕业后回大兴安岭,先后任《北极光》杂志编辑,《大兴安岭日报》社记者,后又任中共大兴安岭委宣传部文艺科长、地区文联副主席,大兴安岭作协主席,《北极光》杂志主编。
作为资深文字工作者,多年来,他始终认真修改每一篇稿件,热心帮助每一位作者。不遗余力筹措举办笔会、研讨会,带领文化老兵和文学新人,深入大山腹地文化采风,足迹遍及兴安疆域,创作大量自然与人文生态的文学佳作,为林区文学事业可持续,培养大批创作人才,其中不乏优秀作家,作品发表国内重要期刊,并屡获大奖。
鲁微主持《大兴安岭日报》副刊11年,60余次获国家级,省级新闻奖。个人连续5年获地区优秀新闻工作者,连续8年获得报社模范,3次获大兴安岭地区“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2009年,他参与了历时三个月的“重走黄金路,再寻古驿站”大型采风活动,完成稿件600多篇,图片1000余幅刊载报章,出版大型文学集,新闻集,摄影集各一部,获黑龙江省年度“十大精品奖和十大成果奖”。同时,他被大兴安岭地委授予先进个人奖。
2011年,鲁微调任中共大兴安岭宣传部任文化产业办主任、文艺科长。期间遍访大兴安岭行政区块所有县(市)区、林业局,精心文化产业规划扶持,升级区域文化产能档次。常带队远赴经济发达城市博采众长,参加深圳文博会,洽谈会,中俄博览会等等。他倡议的“大兴安岭文艺奖”历时2年出台,为地方文化事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2014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走进大兴安岭,鲁微作为地委宣传部文艺科长,全力配合沟通协调,让兴安大山风土人情,走进全国观众视野。同年底,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大兴安岭,他担任晚会总撰稿,活动圆满收官,受到高度评价。
2016年,中国作协《诗刊》32届青春诗会走进最北漠河,这是自“青春诗会”开展以来,首次出关在东北地区举办,经与中国作协及诗刊社争取,大兴安岭有5位诗人参加此届盛会。
2018年,中国作协改革开放40周年下基层活动,全国各地30多名作家走进大兴安岭,鲁微受命接待、安排著名作家采访行程。这次文学活动后,大批描写大兴安岭的文学作品见诸全国报刊,大山魅力再次呈现于世人面前。
2020年,鲁微调任地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北极光》文学杂志主编。他到任后,大刀阔斧对《北极光》进行整改增容,图文并茂的新颖形式,使创刊五十多年的老牌杂志,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期刊协会精品期刊展,发行量倍增。其所刊作品频频被国内大刊转载。他还承担了编著“《大兴安岭文化史》的任务。繁忙工作之余,为续文学梦想,伏案笔耕,深夜不辍。他说,文字是他的生命,热爱且特别珍惜,即便一字一句,也要努力让其闪烁光华。
多年来,鲁微从未停止埋首书卷,抒发大山八百里情怀,感念于一草一木,每行文字都是山涧溪流,清澈到似乎要静了西风。“……苑中苍松挺拔,直指青天,如各界贤达,相视而议,北陲漠河,物华天宝,重建之兴,日新月异,民安城美,八方来游……“这是他为漠河城中心一片原始森林景区题写的《松苑记》碑文,字句缱绻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我读鲁微文字最多的是诗歌。同为大山人,我和他一样,自小游走于山间,伴着野花和松香长大。那里留着我的初心,永远放不下的情结,每遇写大山的文章,都会仔细拜读。鲁微有首获奖作品《大鲜卑山赋》,读几遍已记不清,总之,句句引我深思,有身处莽莽大山的亲切,蜓飞蝶舞,溪流淙淙……仿佛回到快乐无忧的童少时光,激动到眼底渗满泪水,那是回家的感觉:“……上溯文明星火,幸有福地无边。鲜卑故里,逐梦正酣。”
鲁微先后出版中篇小说集《北部故事》、报告文学集《大岭雄风》、诗集《阵地》《守望》《上帝之唇》《鲁微诗选》《极地漫步》等8部著作,编辑文集20余部。
鲁微曾经幽默谦虚地对我说:我没有做成最好的猎人。
栽植生命中的另一种森林
机会历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2021年,经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研究决定,调鲁微任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文化编辑室副主任,《北方文学》杂志主编。
在新媒体、自媒体的爆红时代,文学期刊走向举步维艰,可以说是夹缝中求生存。在这样的艰难时刻,鲁微走马上任,在钢筋水泥构成的城市中,栽植属于自己生命中的另一种森林。
鲁微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经历多年磨砺的他,依然信心十足负重上岗,对曾经兴盛的大刊捭阖图新。新刊拓展思路,聚焦长远,扩延开本,增加页码,选材新颖,贴紧时代,彰显地方特色。
期刊力邀国内名家大作,不到一年,60余部作品被《小说选刊》《散文选刊》《海外文摘》《小小说选刊》《散文选刊》《作家文摘》《诗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散文•海外版》《台港文学选刊》《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海外华语文学》等有影响刊物转载,扩大了《北方文学》的影响力。打破办刊模式,破旧出新,签约爱奇艺,打造纸刊与融媒结合体。跨界出圈,多视角吸引读者领略大刊魅力。加力各地办班培训文学新人,为杂志积蓄后备力量,激发本土作者热情,成为文化新窗口。
2022年9月,《北方文学》入选中宣部期刊局、中国期刊协会精品期刊展。《北方文学》作品经《光明日报》期刊平台推荐,获国家出版署《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高评。鲁微本人被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授予“最美奋斗者”光荣称号。
物华天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鲁微有大山给予的底蕴和韧力,揣着大山人火热、奔放和感恩的心,沿大山的巍峨脉络行走人生之路。山高自有行路客,他一步一个脚印,在省城又栽植出属于自己生命中的另一种森林。
后记:本文结束时,我和鲁微通电话,问他最近忙些什么?他说:正搞一个具有地标性的“哈尔滨老品牌故事”方案,用老品牌,讲述和解析经典浪漫的哈尔滨。还准备策划一个黑龙江青年作家创作培训基地方案。还准备……机会确实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我相信了这话。
作者简介:李延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市人。山东散协成员。著有长篇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散见于报刊平台并出有合集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