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群赠李醉《今文观止》珍贵版本编选说明
当代著名作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高建群先生赠长安老子文化国学研究院李醉院长《今文观止》珍贵版本编选说明。
《李醉速写》 高建群/绘
高建群先生签赠李醉院长《今文观止》(24年前的首印首版)。
高建群领衔主编的《今文观止》。(1989年5月第一版第一印)
这是我为陕西教育出版社费心编篡的一部大学课外读物,时任教育出版社社长(是)赵乐际的父亲赵喜民,总编是陈绪万,编辑是赵常安、田和平。为李醉先生收藏题。
高建群 2023.11.1
《今文观止》:遍搜天下良玉美珠于一囊。
遍搜天下良玉美珠于一囊
——《今文观止》编选说明
文/高建群
依照史学惯例,中国现代史当自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始端。因此,本《今文观止》沿袭这一惯例,选编范围自五四运动以至今日。此为编选说明一。
中国现代文学已历经70年的时间跨度。在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70年是个不算太短的时间概念。经历70年的淘汰、沉淀和距离感,我们今天已经有可能选编出一本比较系统、比较权威的珍本了。此为编选说明二。
《当代》创刊号(1979年)
本书编者主要将他们的目光放在散文上。这当然不是厚此薄彼,而是诗歌的选编,小说的选编,难度较大,出版又不易。而散文的选编,这些年许多名篇已有定论,况且标准易于掌握,加之《古文观止》可为榜样。
那是一个令人怀念的文学时代,《当代》、《十月》、《中国作家》、《收获》被称为文学杂志的四大名旦。我曾经聆听过人民文学总编韦君宜老师的讲课,至今仍是我写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时的指路明灯。李醉收藏。
高建群,2023·11.1西安
姚雪垠/题 敦和书院/藏
许多年前,鲁迅先生曾说:“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以先生的博学和深刻,这话在当时自然事正确的,也足以使一切散文家荣光。但是这样文学体裁发展和探索到今天,以小说包容万状而论,以诗歌刻意求新而论,先生的话或可商榷了。然而,散文毕竟在现代文学史上取得了大成功,散文毕竟拥有一批广泛的读者群,散文毕竟展现了其健康的光辉前景,这是举世公认的。此为编选说明三。
本《今文观止》参考书目如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散文选》七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散文特写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散文》,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散文名作欣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今读文萃》,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晨光短笛》,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六十年散文选介》,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抒情散文赏析》,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香港作家散文选》;还有由曾敏之、袁鹰先生主编的《海天·岁月·人生》;以及近年来的《散文》月刊、散文选刊》、《散文世界》、《读者文摘》、《青年文摘》等。自然,编者还参考了散文作家们的各种散文单行本。此为编选说明四。
本书编者欲遍搜天下美文于一囊,然视野所阻,学力有限,难免有遗珠坠简之憾。加之编者与当代散文作品距离相隔太近,又身在其中,难以观之全面,故所遗所漏在所难免,不周不到定有发生。又加之本书篇幅有限,区区93篇文章,35万言,实难以完成此任。这些,尚待散文家和读者们涵容和见谅了。本文所选文章不凑一个整数,就是基于以上考虑。倘若某散文家以为某文可入《今文观止》,某读者君以为某文可入《今文观止》,信手补足一个整数即可。编者千里万里之外,只有默认和赞许了。此为编选说明五。
陕西散文界名家济济,因本书篇幅原因,编者将在完成本书后,着手选编一本《三秦美文集》。此为编选说明六。
本书中所选文章,每篇之后,附“作者介绍”和“简评”。由于编者是些饱经创作甘苦的人,所以简评中,以心度心,更多地着眼于散文家为文时的心态,社会大背景给散文家的影响,以及由这篇佳作而生发的感觉和想象。这是较之所有别的选本,本书简评中的独到之处。也许有些说法失之偏颇,但编者的诚实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希望能得到理解。除此之外,本书至少还有三大特点,一是选入新人多,二是时间跨度大,三是意识新。此为编选说明七。
本书编者力求以宽容的态度和带有历史感的目光,选编和评价不同时期的作家和不同流派的作品,不以自己好恶取舍,不为社会舆论左右。举杨朔为例。杨朔散文,在60年代前后,曾经达到一个不高不低的高度,拥有一大批读者和追随者。在当时情况下,他能做得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今人身处一个更为活跃的文坛气氛和更为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所以很为清楚地看见了杨朔散文的肤浅和雕琢。但是我们没有权力诘难于他。
高建群/绘
又比如三四十年代的徐志摩、汪静之、周作人诸先生的散文,又比如今天的港台作家的散文。还需要说明的是,简评并不一味尽说溢美之辞,一篇佳作,难免有败笔之处,眼尖的编者看见了,不说出便如骨鲠在喉。为了散文的大繁荣,必须如此。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们要有勇气肯定自己,也要有勇气否定自己。此为编选说明八。
港澳及海外文学这几年门户洞开,而台湾文学也由于诸方面的原因,己达门户半开半掩之势,这为编者提供了以前各选本所没有的一种机会。本书选港台作家作品17篇。我们惊喜地发现,传统的中国古典文化,愤世嫉俗的“五四”风格,在这些炎黄子孙身上得到了极好的继承和发展。他们在散文的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开拓,甚至值得大陆的散文家学习和借鉴。
由于各种原因,编者目前还没有力量一窥港台文学全貌,因此书中所选,也许并非名家,亦非名篇,遗漏更在预料之中。然而编者私心里得意的是,这17篇并列于全书93篇之中,并不见逊色,却可填补某些不足,甚至乎,能展现出散文发展前景的某些端倪。作者介绍或有短缺,诗歌遗憾,这些,尚待再版时补足了。此为编选说明九。
因编选本书,有缘浏览了70年散文发展全貌。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潮流,仍为主流。这是本书编选的一条主旨,也是每一个严肃的学者所不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文学的第一排总是虚位以待的。鲁迅之后,尚无人而出其右,这是一个值得散文家深思、研究和检讨的现象。如果这本《今文观止》,能给诸位一个总览现(当)代文学全景的机会,从而激发超越前人的念头,就是选编者的一大荣幸了。
另者,读者君接到本书的时候,恰好就是伟大的五四运动70周年,而亲爱的人民共和国建国的40周年的时辰,那么,本书权当是对这两个历史事件的一个小小纪念罢!此为编选说明十。
本书成书过程中,始终得到陈绪万先生的热情关注以及耳提面命。举例来说,本书书名,就是先生长期思考的产物。仅在此以墨为记。此为编选说明十一。
1989年1月于延安
《敦和骊山书院》 高建群/题
高建群先生是我国当代文坛具有独特艺术追求、鲜明风格的重要作家,是“文学陕军”的主力之一。
他的《最后一个匈奴》与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等陕西作家的作品共同引发“陕军东征”现象,震动中国文坛。
当代著名作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以《遥远的白房子》奠定其实力派作家地位。以《最后一个匈奴》引发中国文坛陕军东征现象。
高建群先生长篇小说《大平原》获中宣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统万城》获新闻出版总署优秀图书奖,其英文版获加拿大大雅风文学奖。另有《六六镇》《我的菩提树》《大刈镰》《我的黑走马》等行世。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中国文坛罕有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
老高说,《大平原》是他讲过的最好的故事,就冲着这句话,我一定要好好地读一读这部长篇。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铁凝
我劝大家注意,高建群是一个很大的谜,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著名作家 路遥
春秋多佳日,西北有高楼。
——著名作家 张贤亮
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大平原》看后让我很感动,也很心痛,唤起我对故乡、对农村的情感,唤起我强烈的根的意识。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高洪波
《最后一个匈奴》在北京引发轰动一时的“陕军东征”,至今在文学界仍是一个历史性的重要话题,一段难忘的记忆。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社社长 周明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故事中。或者换言之,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命运中。你一出生,命运就锁定你了,而你的故事就开始了。
一一高建群
李醉
字尚道,号敦和,常署:明觉山房主人,逍遥子,醒夫子,老学斋主。
著名文化学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安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长安老子文化国学研究院院长,敦和书院院长,长安逍遥学创始人,第三届中国西安唐诗节总顾问,中国茂陵博物馆名誉馆员,西安医护学院特聘教授,易学养生专家,终南山隐士文化研究知名学者。
荣获中国首届(国际)自然养生大会“文化大使”、第三届国际慈善节“慈善使者”称号,“华夏慈善奖”获得者,入选“影响陕西二十年”文化人物。
《船开不等岸边人》 高建群/题
高建群/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