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内容正文
  • 第三十一期“中字村”乡村振兴会客厅在嵩山问崧小院举行
    时间:2023-12-11    来源:媒体联盟网    阅读:
      打印

     

     

     

     

    2023年3月28日上午,第三十一期“中字村”乡村振兴会客厅在登封市唐庄镇王河村集场自然村(中字村)问崧小院举行。会客厅由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中部生态保育联盟、华夏书画院、河南乡村情书画院、河南奇石网、王河村村委会、嵩山问崧小院主办,世界徒步协会人与气候委员会(气候大学)、“碳中和日”行动网络、中字村老年文化积分服务社协办。

    会客厅在问崧小院阳台活动室进行,由气候大学发起人叶榄主持。郑州市政协驻王河村工作队雷学军,资深媒体人、禅意网.云蝉书画院院长、嵩山“中字岭”发现者行瑜,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教师张永强,王河村支部委员屈根松,嵩山问崧小院李京芳,武则天除罪金简发现者屈西怀,中字村老年文化积分服务社负责人刘国,中字村老年文化积分服务社成员翟桂芬、韩凤英、屈水英、屈凤英等参加了活动。本期会客厅的主题是:中字村建设一周年回顾,大家伙携手中文化传播。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李浩、司海龙、赵月磊、林田雨、姜文辉等同学现场跟拍了会客厅的全部过程。

    雷学军首先致欢迎辞,他谈了走访集场中字村的印象,表达了对中字村老年文化积分服务社老人们的钦佩之情,他希望老人们继续发扬奉献的精神,写好“中”字,把“文化养心,艺术养老”做成中字村的品牌,以老年文化积分服务社为抓手,扎实推进“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目标。行瑜讲述了去年5月份以来参与中字村建设的点点滴滴,他表示:“中字村是河南双碳第一人陈开碇院长的策划,这是一个非常有高度有创意的策划,让中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让务虚转化成务实。我坚信在刘松和书记和王河村父老乡亲们的努力下,中字村一定会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屈西怀讲述了除罪金简发现的过程,最后他说:“金简是国家文物,捡到文物交给国家是我们应该做的。”之后,张永强、屈根松、李京芳、刘国等都做了发言。在会客厅活动进行中,大家还一起缅怀了为中字村建设做出过贡献的集场七老之一的刘更申老人。会客厅结束后,王刘瑜、叶榄指导老人们书写了“中”字,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拍摄团队在张永强老师的带领下拍摄了老人们和来宾们在石头上书写“中”字的场景,为制作公益记录片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据悉,2021年初,在河南双碳第一人、河南碳委会负责人、“双零楼”和“中字村”的打造者陈开碇院长,河南省现代农业规设计研究院院长、郑州市巾帼科技带头人宋丽,墨子绿色与和平奖、“世界禁赌日、世界控酒日”行动联盟发起人叶榄的共同倡仪下,由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现代农业规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推出了“中字村”乡村振兴会客厅,至今已经举办了31期。在各方积极参与下,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为促进和扩大“中字村乡村振兴会客厅”品牌影响力,2022年7月,组织方又策划了会客厅的子活动一一“论道中和苑”,不定期邀请文化学者、艺术家和乡村振兴方面的专家教授等,论道中文化,弘扬中文化,汇集各路人才和思想,围绕生态文明、碳中和、乡村振兴、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等重要的论题展开对话和交流,已经举办了15期。

    “去年3月24日下午,由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登封市农委、王河村村委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五期中字村乡村振兴会客厅在王河村村委会会议室举行。此次会客厅的宗旨是让中文化在王河村集场自然村落地,带动乡村康养、休闲、旅游,用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探索乡村振兴的‘王河模式’。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年时间过去了,中字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距离我们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乡村振兴要借五力,分别是民力、政力、财力、智力、宣力,下一步,我们将广泛借力,在中华环保基金会、郑州市文联、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登封市农委、登封市文联等单位的支持下,打造好中字村,传播好中文化,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叶榄在活动现场说。(文/陈卓、皇甫致远,图/张永强、王刘瑜)

    相关链接:命名“中字岭”,推介“天下第一中”

     

     

     

     

     

     

     

     

    2023年3月28日上午,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张永强老师带领李浩、司海龙、赵月磊、林田雨、姜文辉等学生到嵩山“中字村”拍摄记录片,在墨子绿色与和平奖、气候大学发起人叶榄的带领下,资深媒体人、中文化书法展策划、禅意网.云蝉书画院院长行瑜陪同,再次莅临登封市唐庄镇杨沟村、磨沟村、纸坊水库等地,以不同角度和背景进行深层次考查拍照。在行至唐庄镇杨沟村附近时,西侧中岳嵩山的一座山岭上,清晰地看见自然形成的巨大“中”字。

    据行瑜介绍,2022年6月8日,在登封王河村进行完由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举办的中文化书法展览,他们陪同河南省老干部大学声乐二年级的老干部们去唐庄镇范家门景区参观考察,在磨沟村附近,书画家王明良看到了西侧的山坡上一个“中”字若隐若现,在他惊呼之余,同车的书画家梅松岭、陈兵和他本人都不约而同的感到了这个天然形成的“中”字的现实意义。因为大家都喜欢书法,因此对汉字有特别的兴趣和感觉,于是立刻停车,用手机对“中”字进行拍照。当时大家共同感觉到,这个中字有书圣王羲之的笔法风采,潇洒飘逸,神采奕奕。简单的笔画中有露锋和飞白,气运贯通,鬼斧神工,确实是大自然出神入化的经典之作。

    上午9时,唐庄镇杨沟村境内,以嵩山天然巨大“中”字为背景,在叶榄的建议下,按着谁发现谁命名的规则,行瑜联系了其他几位天然“中”字发现者王明良、梅松龄、陈兵等人,在征得他们的认可后,正式将该岭命名为“中字岭”。这是中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的神密信息,契合了该地王河村集场自然村打造“天下中字第一村”和“中文化体验地”的美好愿景。张永强老师和学生们还对“中字岭”命名现场进行了记录,并用无人机等设备全景拍摄了天然“中”字全貌。

    “王刘瑜、王明良、梅松龄、陈兵等几位老师在中文化发源地、天地之中的中岳嵩山东部发现天然巨型‘中’字,对于中文化的传播意义重大,不仅增加了嵩山旅游的一个奇妙看点,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人感应的思想,我以为这是天意,是上天对几位老师积极传播中文化的奖赏。这个巨型‘中’字堪称‘天下第一中’,在中岳被发现,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叶榄表示。(文/陈卓、皇甫致远,图/王刘瑜、叶榄)

    相关活动一:融合各方力量,助力文化传承

    一一一第十四期“论道中和苑”在郑州双零楼举行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陈开碇带领志愿者们参与王河乡村振兴工作)

    (王河村以奖牌表达感谢)

    2023年3月20日,第十四期“论道中和苑”在中原环保第一楼——郑州双零楼中和苑举行。中国民协河南工委主任刘振堂,郑州市经开区列子文化办公室主任、列子书院创始人吴建增,列子书院执行院长王国昌 ,列子书院师资团成员、文化学者刘小锋,《禅意网》云蝉书画院院长释行瑜,华夏书画院常务院长王东贵,园林规划设计专家、河南奇石网创始人梁海峰,气候大学发起人叶榄等参加了“论道中和苑”活动。

    大家围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中文化和列子文化传承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并初步达成了合作议向。刘振堂主任表示: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学会融合多方力量,互相借力,抱团发展,实现文化产品的变现。中国民协河南工作委员会愿意为弘扬中文化和列子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吴建增主任介绍了列子书院这些年来弘扬列子文化的做法和经验,深刻地感受到了融合各方力量的重要性,他说:列子书院成立以来,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想办法,寻对策,联合政府部门、爱心企业、社会机构和各界人士开展了一系列文化课程和公益活动,正在形成自己的品牌。一路走来,虽然艰难,但也感到欣慰:为弘扬古圣先贤的智慧,我们一直在行动。

    行瑜院长介绍了双零楼的环保低碳科技和“论道中和苑”的缘起,他特别就中文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文化是发源于中土的文化,既有地理意义更有哲学意义,它是儒家的中庸、佛家的中观、道家的中道的集合体,是中国文化的根文化。在当今这个纷争的世界,中文化具有化解争端、达成和平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大力弘扬。我们正在思考如何通过中文化文创来传播中文化,希望列子书院也能参与其中,提炼出列子思想中的中文化,和地理方位的中原、中州、中岳做好有效链接。

    梁海峰表示:乡村振兴是一个多元化的大话题,我关注最多的就是乡村环境。随着近几年国家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力度投入,乡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基础建设,乡村风貌都明显焕然一新,但是乡村的环境不只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问题,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给传递给下一代。之后,王国昌、刘小锋、王东贵等都围绕各自关注的领域做了发言。

    据悉,2021年初,在河南双碳第一人、河南碳委会负责人、“双零楼”和“中字村”的打造者陈开碇院长,河南省现代农业规设计研究院院长、郑州市巾帼科技带头人宋丽,墨子绿色与和平奖、“世界禁赌日、世界控酒日”行动联盟发起人叶榄的共同倡仪下,由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现代农业规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推出了“中字村”乡村振兴会客厅,至今已经举办了30期。在各方积极参与下,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为促进和扩大“中字村乡村振兴会客厅”品牌影响力,2022年7月,组织方又策划了会客厅的子活动一一“论道中和苑”,不定期邀请文化学者、艺术家和乡村振兴方面的专家教授等,论道中文化,弘扬中文化,汇集各路人才和思想,围绕生态文明、碳中和、乡村振兴、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等重要的论题展开对话和交流。

    “2021年4月份,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创始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八大代表陈开碇院长提出打造中字村后,我们开展了中文化寻访和研究,走遍了天地之中登封市的所有美丽乡村示范村,并于2022年3月份,在郑州市文联、登封市农委、登封市文联的支持下,以登封市唐庄镇王河村为基地,打造中字村,弘扬中文化,转眼间,已经两年了。两年来,我们以志愿者身份数次去王河村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为王河村申请了中华环保基金会的灾后生态恢复项目,为王河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出人出钱出力,体现了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社会责任和道义担当,因此获得了王河村干部群众们的认可。另外,我们还广泛联系中文化专家常松木、吕宏军、王丙森、曹书敏等,研究探讨中文化。下一步,我们将在中文化文创方面发力,用文创来传播中文化,力争实现文化、经济与社会的多赢。”叶榄表示。(文/陈卓、皇甫致远,图/叶榄、皇甫致远)

    相关活动二:第三十期“中字村”乡村振兴会客厅在潢川县天桥诗词村举行

     

     

     

     

     

    2023年1月25日下午,第三十期“中字村”乡村振兴会客厅在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天桥村宋小湾自然村(天桥诗词村)举行。会客厅由河南省碳委会、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河南省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中部生态保育联盟、天桥村村委会主办,“世界禁赌日、世界控酒日”行动联盟、潢川县环保志愿者协会、世界徒步协会人与气候委员会(气候大学)、信阳生态网络、“生态文明日,志愿一小时”行动网络协办。

    会客厅在天桥诗词村村民蔡富的乡村别墅里进行,由文化艺术与生态健康乡建推动者、墨子绿色与和平奖发起人叶榄主持。三亩丘田.理想生活营地品牌创始人、北京绿十字乡建中心原成员叶方舟,天桥村支部书记徐祖东等十余人参与了会客厅活动。本期会客厅的主题是:用乡宿民宿带动乡村经济,用清洁行动助力乡村旅游。

    叶方舟讲述了自己在海外留学和考察时对多国乡村的观感,并就乡村旅游和民宿乡宿的发展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在欧洲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我们观察到一种现象:这些国家已经完成了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人均产值和收入都排在全世界的前列,但即便如此,他们的的乡村地区却保持着很‘土’的状态,既有很纯粹的自然环境又有原汁原味的乡土生活,而且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国家在整体已经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乡村地区的人均收入和生活幸福度甚至比城市还要高。相比于欧美日,我们还处在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而乡村旅游是社会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人离开朝九晚五两点一线的单调的城市生活,到乡村寻求一份放空和放松,会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刚需。乡宿民宿是乡村旅游的标配和载体,没有乡宿民宿,乡村难以留住人,难以增加村民收入。北京绿十字创始人孙君老师说得好,乡宿民宿要做好两个温度,一个是村民和乡村的温度,要热情厚道,不唯利是图;一个是乡宿民宿房间的温度,要做到冬暖夏凉、不冷不热。 另外,要做到两个‘五’,就是房间外面五千年,体现乡村感;房间里面五星级,体现舒适度。”

    叶榄讲述了清洁环保对于乡村旅游和绿色生活对村民健康的重要性,他说:“去年8月27日,我们在天桥诗词村举办了第十期‘文明旅游与公益旅行会客厅’,专门邀请农道云巢互联网运营董事长、农道整村运营负责人、湖北郧西沙沟乡宿打造者李强和大家连线,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乡宿的建设、配置和运营,今天,我们邀请有丰富运营经验的叶方舟先生和大家面对面谈乡宿和民宿,就是希望大家不要畏难,先做起来,小投入小切入,慢慢发展壮大,这样既风险可控,又可以积累经验,为未来升级体量积累经验。”之后,叶榄还讲解了“绿生活三字歌”的内容,并向与会的村民们赠送了《清洁道》《绿色生活》等书籍。村民们表示,一定积极响应环保大使叶榄的号召,日行一善,净土一方,把人居环境打造得更好,为迎接已经到来的乡村旅游发挥各自的作用。

    “今天是大年初四,两位叶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乡宿民宿以及清洁环保对于乡村旅游的重要性,给我们今年的工作开了个好头。去年一年,天桥诗词村的建设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软件和硬件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我们新建了乡村驿站,清理了池塘,建成了大别山农民书画创作基地,举办了天桥诗歌节。未来我们将在乡宿民宿和生态环保上发力,提升乡村旅游的品位和高度,在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上多做文章。”徐祖东表示。(文/叶鑫、刘浩、刘璨,图/ 叶榄、吴瑞杰)

    相关链接:中字村:文化引领,五力驱动

     

     

     

     

     

     

     

     

     

     

    去年3月24日下午,由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登封市农委联合主办的第十五期“中字村”乡村振兴会客厅在登封市唐庄镇王河村村委会会议室举行。此次会客厅的宗旨是让中字村、中文化在王河村集场自然村落地,带动乡村康养、休闲、旅游,用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探索乡村振兴的“王河模式”。今天,是“中字村”建设一周年,作为项目执行者,我有太多的话想说。

    说到“中字村”构想,还要追溯到2021年4月份,在中原环保第一楼——郑州双零楼,河南双碳第一人、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创始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八大代表陈开碇院长向我谈起了他的策划:“在中文化的发源地、天地之中所在地登封市找一个村,打造‘中字村’,我们将产业、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研学、运营、治理等乡村建设的理念导入其中,探索乡村振兴的‘中字村’模式,为文化复兴和乡村振兴出力,尽一份我们研究院的社会责任。”

    我对陈院长的提议十分赞同,便联系郑州市文联景雪萍主席并陪同陈院长去拜访了景主席。当我们向景主席说明来意,她十分支持,立刻打电话给登封市文联主席钟清敏和登封市农委主任刘明战,希望他们支持“中字村”在登封的落地。之后,在钟主席和刘主任的安排下,我们走遍了登封市的所有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数个有人文底蕴、产业基础的乡村,考察、走访、调研,并最终于2022年3月份,正式确定把“中字村”放在唐庄镇王河村的集场自然村。

    入驻王河村后,我住在村部,和村干部们一起吃食堂,俨然成了王河村村委会一编外成员。每天我都要到中字村去,带领村民们写“中”字,在后来的时间里,我们先后完成了百中壁、千中石、万中路,最后一个是“亿中堰(在田堰的石块上,写下上亿的中字)”,需要更多的人更长的时间才能变为现实。在每一次去王河村前,陈开碇院长都会叮嘱我:“不能空谈文化,要努力探索文化、产业、生态、组织、人才相互支撑的系统性乡建模式,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务虚的理念上。要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培育当地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一年来,在陈开碇院长指导下,在王河村支部书记刘松和以及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字村建设有了一点成绩,作为项目执行者,我认为中字村能有今天的状态,主要是我们统合了五力,这五力分别是:政力、财力、智力、宣力、民力。这五力如果分散了,很难干成事,只有抱成团,才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动力。具体说来,我们是这样统合五力的。

    一,政力。中字村项目落地后不久,陈院长邀请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领导和其他领域领导、专家到王河村去考察调研,增加相关领导、专家对王河村资源、环境、生态、产业、人文等的感性认识,促成一些政府项目在王河村的落地。另外,陈院长还策划了河南省老干部大学声乐二年级老干部们的“文化下乡王河行”活动,让王河村的村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同时也扩大了王河村在老干部们中的影响力,对王河村朋友圈的扩展大有帮助。

    二,财力。在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领域都有着广泛建树的陈开碇院长知道,财力是是乡村能否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没有财力做后盾,再好的策划再好的想法都无法实现。他积极为王河村联系财力支持,向中华环保基金会成功申请了“王河村灾后生态恢复项目”,争取中华环保基金会投入25万元,用于王河村720灾后生态修复。另外,还申报了王河村牛鼻子河水坝建设项目,也得到中华环保基金会大额资金支持。

    三,智力。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河南省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本身就是智囊机构,专业人才济济。中字村项目确定后,陈开碇院长和河南省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宋丽院长多次就中字村建设听取乡村规划设计师、产业专家和乡建专家意见,为中字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另外,陈院长还在王河村和郑州双零楼召开了数个“中字村”乡村振兴会客厅,就中字村建设广泛听取中文化首倡者常松木,中文化研究者吕宏军、曹书敏、王丙森、王刘瑜等各界人士的意见。2023年,研究院携手河南奇石网创始人梁海峰启动了中文化文创设计,希望通过中文化文创来助力王河村的乡村振兴,让群众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四,宣力。再好的项目,如果不能宣传出去,项目的影响会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对项目的发展不利。我们在中字村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发动当地群众用快手、抖音来宣传中字村。通过宣传,我们成功地吸引了登封市摄影家协会入驻中字村并创办了问崧小院民宿,另外,上文书院、气候小学也要落户王河村,对未来王河村的影响力提升,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宣传王河、宣传中字村,我们还联合郑州市文联、郑州市书法家协会、登封市书法家协会、北京德馨会播书画院郑州分院、河南三愿慈善功德会、河南省榜书协会、登封市二十四节气博物馆、登封窑、华夏书画院、潢川高楼和字村、潢川天桥诗词村等机构和单位,在王河村和郑州双零楼等地举办了中文化书法展、“中”字书法作品展,起到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一,民力。如果说以上四力或多或少都有村外力量参与的话,那么民力完全是本土力量。在中字村建设过程中,民力被激发,起到了十分重要十分关键的作用。去年3月份,陈开碇院长安排我具体负责中字村建设后,我便来到王河村,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和当地村民们建立了很好的互动。特别让我感动的是集场自然村的老人们,他们在农闲时每天坚持在石头上写“中”字,不提任何条件,不计任何报酬,本着为子孙后代造福的目标,为项目节省了大量资金。可以说,老人们才是中字村建设的最重要力量,他们为中字村的建设不辞劳苦,认真书写,活出了生命的庄严,也让“银发乡建”在王河叫响。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民力被广泛激发,是因为刘松和书记此前很多年的铺垫:还没有当村支书前,刘书记每年都会奉献爱心,帮助王河的鳏寡孤独、老幼弱贫,他助学助老,热心公益,因此在村里积累了很高的声望,只要是他认同的,大家都会积极配合。

    过去的一年,我们除了做了集场中字村以外,还启动了屈汃诗词村的建设,并开展了6期屈汃诗会,对文化王河品牌的打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推动“文化养心、艺术养老”理念的落地,我们还在集场和屈汃两个自然村成立了老年文化积分服务社,探索通过积分兑换,进一步激发王河老人们的内生动力。通过一年的乡村建设,集场中字村和屈汃诗词村的打造都在稳步推进之中。陈开碇院长表示:“帮助登封市打造中字村,传播中文化,探索‘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中字村模式’,我们是认真的,我们会努力承担社会责任,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出钱出人出力,为河南的乡村振兴贡献出‘中字村’品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中字村建设整整一年了,我们一年来的努力,得到了王河村村支两委和父老乡亲们的认可,今年2月5日元宵节当天在王河村隆重举行的乡风文明表彰大会暨首届立春文化节上,陈开碇院长和宋丽院长应邀出席,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被授予“突出贡献奖”。今年,在我们的推动下,在中华环保基金会的支持下,王河村300亩连翘已经种植,嵩山中草药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也在推进之中,我们相信,只要大家不忘初心,一起发力,用好五力,一定能激发中字村乡村振兴的核动力!

    叶榄

    2023年3月于郑州双零楼中和苑

    免责声明:本文为友情转发内容,仅代表作者、用户个人意向/观点,请阅读用户自行分辨,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看点推荐
    精彩内容荐读!
    看点推荐 精彩内容荐读!